当前位置: 首页 >>关于阿特蒙 >>媒体报道 >> 正文

MDT诊疗纪实 | “一台手术,解决肝肠两处病灶”——创新诊疗模式为患者带来生机

发布时间:2021-12-17 浏览次数:
字号: + - 14

11月8日,高博医疗集团上海阿特蒙医院收治了一位39岁、直肠癌术后出现肝转移2年余的年轻患者。两年前,刘先生(化名)确诊直肠癌晚期。两年来,他辗转了两家医院,期间进行了两次手术、化疗、放疗和多次辅助治疗。不幸的是,病情仍在进展。今年5月,在直肠原发灶之外,肿瘤再度复发,两肺多发实性小结节,肺部CT显示也出现了转移。


“我心里难受得要命,我以为做完‘根治’手术,就根治了。”刘先生告诉我们。对于这次肿瘤的复发,很显然他没有做好心理准备。在过去的半年时间里,患者咨询了多位肿瘤科、肛肠外科、肝胆外科专家的意见,得到了不同的治疗和手术方案,如何做出选择,成了最为关键的问题。


创新诊疗模式,为患者点燃希望之光


面对患者对于更科学、更有效的综合治疗方案的迫切需求,高博医疗集团上海阿特蒙医院迅速启动了第一轮多学科联合会诊(MDT),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高博医疗集团上海阿特蒙医院首席科学家李进教授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胃肠肛肠外科主任宋纯教授复旦大学肿瘤医院腔镜中心李心翔教授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肝胆外科郑亚新教授共同参加了联合会诊,肿瘤科、肠外科、肝外科专家们一起分析影像资料和病历,经过来回的意见征询、信息反复确认,对患者的复杂病情充分评估后,达成了共识:决定为患者采用多周期化疗,联合靶向+免疫治疗。


图片

对于年纪大的患者,我们要考虑尽量减少损伤,以控制疾病进展为目标;但年纪越轻的患者,我们希望采用疗效确切的手段,为他们赢得更多机会。

图片


会诊专家在商讨方案时,考虑了患者本人积极的治疗意愿,给出了这样的个性化方案。按照MDT诊疗方案,患者治疗效果良好。


内外科联合协作,为患者赢得手术机会


刘先生经多周期化疗联合靶向及免疫治疗后,双肺结节、肝脏多发病灶、肠道病灶明显缩小。患者的特殊性在于有2个需要解决的病灶,而常规的手术方式是需要进行2次手术,并且在2次手术期间,还需要漫长的等待过程,有可能再次陷入肿瘤复发的困境;多周期的化疗已经让患者身心俱疲。如果继续使用化疗,患者自身可能已无法承受,一旦停止化疗,病灶可能继续增大。在这样的双重困境下,手术时机及手术的方式变得极其关键。 


我院第二次MDT再次启动,经过第一次会诊和对患者自身情况的充分评估,已经可以准确地把控每一个治疗方法的真正治疗时机和时间窗。4位内外科专家一致认为患者已达到手术治疗的时机,还确定了重要的手术方式——同期联合切除肝脏转移灶及肠道肿瘤。在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胃肠肛肠外科主任宋纯教授、肝胆外科郑亚新教授的共同带领下,上海阿特蒙医院的外科团队通力协作,顺利完成了这场手术,将危及患者生命的最大两个病灶切除,降低了术后出现肠梗阻和肝功能衰竭的风险。 


谈及这场手术,患者及家属非常感谢多学科团队的诊疗专家们,为他争取到手术机会;并且仅通过一场手术,一次性解决了两处病灶,实现了在这场手术中获益的最大化。从第一次确诊时,医生告知的半年生存期,到如今已过去2年半的时间,生存获益大大超出了刘先生和家人的预期,还获得了手术机会。面对未来,他和家人们有了更大的信心。


多学科联合会诊(MDT)诊疗模式

实现患者更大获益

“上世纪60年代,由美国梅奥诊所提出多学科联合会诊(Multi-disciplinary Treatment,MDT)诊疗模式,即由多学科专家针对某一种或某一系统疾病的病历进行讨论,在综合各学科意见的基础上为病人制定出最佳治疗方案的治理模式。上世纪90年代后,多学科联合会诊模式经过MD安德森癌症中心等医疗机构正规化后迅速发展。在一些发达国家,法律规定每一位肿瘤患者必须经过MDT治疗。”


——引自《三联生活周刊》2021年第37期

刘先生的经历是癌症患者面临的一种常见困境:各科室的医生都可以拿出他们专业范围内“最优选择”,但这种选择对于患者来说未必是“最优选择”MDT诊疗模式的优势在于:

1

MDT诊疗模式倡导以患者为中心,采取个体化治疗的方式和理念;

2

集合各领域专家所长,为患者带来1+1>2的效果,给患者提供最大的诊疗获益;

3

通过促进MDT诊疗模式规范化的推广,更好地对复杂患者精准诊治,各学科共享前沿知识和先进技术,总结经验成果,使诊疗水平达到新的高度。

未来医疗的发展将从“被动医疗”转向“主动医疗”。而MDT诊疗模式就是这一形式的极佳体现。上海阿特蒙医院秉承以“患者为中心”的现代医学人文主义理念,致力于为患者提供个性化、高质量、有温度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