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没想到,高博医疗集团上海阿特蒙医院医生们“熬”的日常竟然是······
近日,因为职场真人秀节目《令人心动的offer》最新一季瞄准了医学生群体的求职过程,频频上热搜话题。节目中的导师,著名眼科医生陶勇提到:令人心动的offer应该叫“熬ffer”。从选择做医生开始的那一刻,就开始熬。熬着学习,熬夜值班,熬在没完没了的论文中,熬在深夜突发情况的焦虑里。“熬”是医生的常态,但是当负责的患者能顺利出院时,心理的成就感与幸福感要远远大于生理上的熬。
几个从名校医学院临床专业毕业的医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遭遇了被患者怼、值夜班24小时on call,经受带教老师查房时严苛的提问,MDT汇报考核等过程,开始自己从一名“医学生”向“医生”转变的职业生涯。“医生”和“医学生”一字之差,到底有多难?需要经历哪些魔鬼训练?
今天,通过几个高博医疗集团上海阿特蒙医院年轻医生们的分享,来验证下是否他们也都经历过这些临床的“魔鬼训练”?
节目里说医生的on call是一生的on call,真的是这样吗?你觉得当医生最“熬”的是什么?最有价值的收获是什么?
“外科医生,真的没有新手光环”
“熬”可以说是几乎所有医生的常态,外科医生在手术台上更是体力与脑力的双重“熬”,同时还得精神集中,不能出错。我现在跟着教授做肝胆外科手术比较多。肝胆尤其是大型的腹腔镜手术,如肝胆切除,每个位置上的外科医生都要担负重要职责,讲究团队的配合。一场手术即一场艰深的战役。经常是做完手术瘫软成泥,但是外科医生的成就感也是与日俱增的。
医生是没有新手光环的,但凡一点小事都可能造成难以挽回的错误。同时你的情绪和状态还可能会影响病人的情绪与医患信任。有的时候术中其实已经可以预见患者手术的结果,但是即便为了1%的可能还是需要尽力。这种无力感对我来说可能是其中最“熬”的东西。
“医生的‘熬’,在摸索和期待中前进”
进入临床工作后的“熬”更多的是带着责任心的“熬”。比如夜班,彻夜难“熬”,不仅需要熟悉患者的病情,也需要在患者出现紧急情况时准确判断,及时处理,同时还需要和患者及家属及时沟通,安抚情绪。这样的“熬”更考验一个人的抗压能力。但当所有的熬化成患者嘴角那一抹微笑时,那幸福和满足却是无与伦比的美丽。
看完了两位刚从医学生走上医生岗位的年轻医生的感言,再来看看两位给很多医学生发过“熬ffer”的资深医生怎么看待医生这个职业。他们会给什么样的医学生发“熬ffer”呢?
肿瘤科接收的很多患者前期经过多线治疗,病情往往复杂难治,患者对我们医生的期望值很高,这就意味着我们对新入职临床医生的要求也更高。对于有工作经验的肿瘤科医生,希望知识面广而且有一定的深度,能火眼金睛阅CT、MR片,读得懂病理、检验报告,还具备微创操作和治疗能力;对于大学刚毕业的新员工,有爱心、有耐心、有担当是最看重的职业素质,其次是与其学历背景相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
我比较看重三点,
有“心”人会收到我发出的offer 。
第一个心是好奇心。医生在临床上时常会面临很多问题,例如,为什么同样的药物治疗在不同患者身上会出现不同的效果?为什么同样是肿瘤,基因表达不同患者的治疗方案差别很大?为什么教授查房给出的意见和我不同等等。好奇心是一个非常宝贵的素质,它会在我们遇到困惑的时候激发解决问题的斗志,帮助我们建设维护生命健康的强大内心。
第二个心是耐心。这种耐心体现在日常工作很多方面,例如,患者和家属面对病痛折磨的时候会产生许许多多的心理变化,需要倾诉、需要解答,作为一名医生,就要科学地为其疏导,对疾病的发展进行预判,要同患者和家属一起来与肿瘤做斗争,从身体、心理和社会的多维度来提供最佳的诊疗方案。
第三个心就是同理心了。“肿瘤科的医生,是内心的修行和终身的学习” ,杨英主任告诉我们,肿瘤科医生必须有一颗强大的内心,鼓励患者和自己一起并肩战斗,面对并接受病魔的挑战;用真诚的关爱去温暖患者焦灼、无助的内心;用坚定的眼神告诉患者:我们和你在一起,共同踏上对抗疾病的征程。”
滑动查看导师寄语
从“医学生”变成“医生”,看似一字之差,但是这中间“熬”得住,真的需要付出很多常人想象不到的努力与辛苦。从两名年轻医生和自身导师的视角聊了这么多,有帮助您更加了解医生的工作吗?有更坚定您做一名医生的想法吗?
如果有,请参见今天二条推送,希望您能接住这份“令人心动的offer”。
///
最后
希望我们每个人在求医的道路上,
厚德求真,守正创新;行远自迩,踵事增华。
-END-
@所有医学生们
高博医疗集团上海阿特蒙医院
“白衣天团” 向你发出“组团”邀请
加入我们,一起“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