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关于阿特蒙 >>媒体报道 >> 正文

【科学致胜 共克癌症】李进教授:聚学者智慧,集社会力量,关注创新药物研发,助力健康中国2030

发布时间:2021-08-25 浏览次数:
字号: + - 14

  2021年8月8日,“科学致胜 共克癌症——2021年辉瑞肿瘤高峰论坛”(←点击会议名称观看系列专题报道)线上线下盛大召开。领域内专家学者共议前沿新知,共享诊疗感悟,共商未来方向。我国是胃肠道肿瘤高发国家,随着诊疗手段的推陈出新,近年来胃肠道肿瘤的诊疗格局日益精进,为更好地了解胃肠道肿瘤的诊疗现状及研究进展,本报特别专访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李进教授。本文整理访谈精粹,与读者共享。

  任重道远:携手助力健康中国2030

  Q1:首先请您提纲挈领地谈一谈我国胃肠道肿瘤的流行病学特点。

  李进教授:胃肠道肿瘤是世界范围内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恶性肿瘤之一。2015年初步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新发恶性肿瘤患者约420万例,其中胃癌约50万例,结直肠癌约40万例,食管癌约30万例。我国胃癌和食管癌患者的病例数约占全世界病例数的50%,由此可见,我国胃肠道肿瘤的疾病现状不容乐观。与此同时,胃癌好发于40~50岁人群,这部分人群大多肩负着家庭和社会的重任,因此,胃肠道肿瘤不仅给患者、家庭,乃至全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到2030年,实现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慢性病健康管理,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提高15%。因此,我们希望研发更有效的抗肿瘤药物,提升诊疗技术,优化治疗策略,有效提高胃肠道肿瘤患者的5年生存率。携手同行,全面提升我国所有恶性肿瘤的防治水平,助力《“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贯彻落实。

  多学科协作:全程管理结直肠癌患者

  Q2:近年来,结直肠癌领域的靶向治疗、免疫治疗探索不断,形成了基于分子分型的化疗±靶向、免疫治疗全程管理晚期结直肠癌的治疗格局,对此您是如何解读的?未来您觉得有哪些值得探索的方向?

  李进教授:当前,多学科综合治疗、全程管理已成为肿瘤治疗的标准模式。诊治全程应以患者为中心,多学科协作,制定从诊断到终末期的全程策略,使患者最大程度获益。以结直肠癌患者为例,制定诊疗策略前,需评估患者的临床分期,对于可治愈患者,制定合理的手术治疗计划;对于不可治愈、全身广泛转移的患者,制定完整的一线、二线、三线及后线治疗方案,同时推荐合适的患者参加药物临床试验。目前针对结直肠癌患者,可检测RAS、BRAF、HER2等基因,以及微卫星状态、PD-L1的表达,从而制定精准的治疗方案。

  随着治疗手段的不断丰富,当前,结直肠癌的治疗已形成基于分子分型,手术、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不同治疗手段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模式。在规范化原则指导下,根据患者的年龄、一般状态、经济条件等,开展个体化的治疗,最终实现患者的临床获益最大化。

  靶向治疗:实现GIST慢病化管理

  Q3:作为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胃肠间质瘤(GIST)的治疗近年来在靶向治疗发展的推动下,患者的生存期逐渐延长,有望迈入“慢病化”管理,对此您有哪些经验分享?

  李进教授:随着治疗策略的优化,抗肿瘤药物的疗效提升,未来,多种肿瘤的治疗都将迈入慢病化管理时代。相较于其他胃肠道肿瘤, GIST是一种比较明确的由驱动基因突变导致的疾病,KIT和PDGFRA基因突变最为常见,对靶向治疗敏感。伊马替尼的问世,显著延长了晚期GIST患者的生存期,当伊马替尼耐药后,还有二线治疗的舒尼替尼和三线治疗的瑞戈非尼,连贯的治疗策略可进一步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有望实现GIST的慢病化管理。未来还有更多治疗策略在GIST领域积极探索。

  近年来,免疫治疗在一些领域,比如肝癌领域有突破性进展,显著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期待未来,随着治疗策略的不断优化,延长所有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期,实现慢病化管理的目标。

  探索不止:全社会携手共克癌症

  Q4:胃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免疫治疗探索不断,请您阐述当前晚期胃食管癌的治疗进展;对于未来发展您又有哪些建议?

  李进教授:免疫治疗是近年来肿瘤领域的重要进展。当前,已有免疫治疗获批食管癌的适应证。胃癌方面,CheckMate-649等研究显示,免疫联合化疗一线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而不能耐受化疗的患者,免疫单药治疗可能是晚期胃癌患者的新选择。免疫联合靶向治疗可改善HER2阳性晚期胃癌患者的预后。

  免疫治疗在结直肠癌领域进展较少,KEYNOTE-177研究显示,免疫治疗错配修复缺陷(dMMR)/高微卫星不稳定(MSI-H)的患者有效。对于微卫星稳定(MSS)型结直肠癌,免疫单药治疗疗效不佳,当前已有双免疫联合、免疫联合靶向治疗的相关研究正在积极开展,期待更多研究结果的发布。

  未来,免疫治疗在胃肠道肿瘤领域的探索主要聚焦联合治疗策略的优化,如免疫联合抗血管生成治疗、免疫联合放化疗、双免疫联合治疗等。此外,细胞免疫疗法也是未来重点研究方向之一,CAR-T疗法已显示出令人惊喜的疗效,如何避免细胞因子释放风暴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或进一步优化不良反应较小的UCAR-T和CAR-NK疗法都是值得探索的方向。

  科学无止境,我相信,在领域内科学家的不断探索中,在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下,在媒体同道的积极宣传下,多领域携手,齐心协力,攻克癌症指日可待!

  勠力同心:引领肿瘤创新产品研发

  Q5:请展望胃肠道肿瘤诊疗的前行方向

  李进教授:多年来,我专注于肿瘤药物的I期临床研究。在国家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我国专家学者的努力奋斗中,我国的新药创新在近年来迈上了新的台阶。从早期的跟随、到并跑,希望未来能实现抢跑、领跑。纵观各个医药公司的产品线,多有独特创新产品的不断推出。我国有庞大的肿瘤患者群体,有努力耕耘的众多肿瘤学专家,如马军教授、秦叔逵教授、吴一龙教授、徐瑞华教授、沈琳教授等。期待在他们高瞻远瞩的洞察力引领下,携手医药企业,助力中国的创新药物研发能早日屹立于世界之巅,在肿瘤药物的创新方面,为世界贡献更多中国智慧,中国力量,中国证据!